北檢科研團隊順利完成局課題--計算機數字射線發布時間:2016-11-30 瀏覽次數:2869次 文章來源:原創
北檢科研團隊順利完成局課題--計算機數字射線
2016年11月24日下午,廊坊北檢科研課題組在管道大廈進行了局課題《計算機數字射線(CR)在管道無損檢測中應用研究》的結題匯報,課題按照計劃任務書的規定圓滿完成。 這個課題是為了實現管道射線檢測數字化而在管道局立項。當前,陸上長輸管道施工的無損檢測大量采用100%射線照相檢測,占總檢測量的95%以上。射線檢測因其影像直觀、技術成熟可靠、難以偽造、檢測環境條件要求低等特點,具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。但是,隨著無損檢測施工工藝水平的提高、對成本控制的加強、對安全環保的重視程度的提高,當前的射線檢測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,如:底片未實現數字化,難以遠程傳送及遠程評片,難以更好地控制誤評、漏評;照相低效率,檢測速度慢,難以現場出檢測結果;因膠片的寬容度低,尤其是場站曝光參數不易掌握,因曝光參數誤差等導致的不合格造成的重照經常發生,造成膠片的浪費;受貴金屬行情影響,膠片成本較高;底片需要至少保存七年,所需要的恒溫恒濕保存條件苛刻,保存費用大;底片沖洗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難以徹底解決。射線檢測數字化是一個發展趨勢,更加適合長輸管道的CR技術在國內長輸管道方面還沒有應用先例,對其技術能力還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,也沒有適合的管道檢測標準可用。因此,廊坊北檢公司為了今后的能占領這個數字檢測的戰略制高點,決定對其進行研究。 課題自2015年4月1日開始的,在歷時一年多的研究過程中,課題組精心組織,嚴格編寫實驗方案,先后進行了十三項實驗,取得了大量詳細的數據資料。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將CR技術應用到管道無損檢測現場,開展了CR與常規膠片檢測在技術上的差異研究,通過實驗弄清影響CR質量的工藝因素,從而達到該技術在管道環焊縫檢測應用的條件。 課題最終形成報告技術經濟對比分析報告一份,科研實驗報告十三份,工法初稿一份,專利一項,局標準一項,取得了兩項較大的技術創新。課題的開展為射線檢測數字化在管道檢測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,為我局射線數字化檢測提供強力支撐,對提升管道局無損檢測技術水平、降低檢測費用起到推動作用。
張宏亮 2016-11-27
|